机械-加强技术创新开发高科技印刷油墨(1)
油墨是印刷的重要耗材,油墨的品质对印刷品的质量和外观有侧重要意义。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的油墨工业与印刷工业同步发展,取得了很大成绩。目前,我国己有各种所有制的油墨制造企业达400多家,2001年的油墨产量约为20万吨,已成为仅次于美国、日本、德国的第4大油墨生产国,年出口量为9700吨。我国油墨工业的基本情况是:从油墨生产企业的现状看,近几年来,与工业发达国家的油墨台资企业发展很快,最早是杭州油墨厂,接着上海、天津,太原,顺德,深圳,济南等地的油墨厂也进行了台资,目前全国有30多家合资企业引进了国外的先进工艺与设备,由于技术气力基础较好,其油墨的产量约占全国油墨总产量的1半以上。另外,民营的油墨企业也占据了1定市场,这些企业范围不大,但机制灵活,油墨价格低,销售灵活,适应性很强。我国已构成了以上海牡丹油墨有限公司、天津东洋油墨有限公司、杭州杭华油墨有限公司,北京大学德力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1批油墨生产的骨干企业,为我国油墨工业的技术进步做出了很大贡献。从油墨产品情况看,为满足印刷市场需要,我国依托科技进步,不断开发新产品,主要产品是单张纸胶印快干油墨、卷筒纸胶印油墨、凹印油墨、柔印版油墨,丝网印刷油墨,印铁油墨,紫外线固化油墨,水性油墨,防伪油墨等小产权会被强拆么,上述油墨产品不但品种日趋增多,到达50多种:而且质量也越来越高,有少数企业的油墨已取得了美国潘通(Pontone)油墨色采标准的特许权农村拆迁是否合法。天津东洋油墨有限公司,上海DIC油墨有限公司,浙江新东方油墨团体有限公司、云南红塔粤海油墨有限公司等企业已通过了ISO9000系列质量体系的认证。总的来看,我国生产的油墨大多为中低档油墨,且供大于求,部分高级产品和专用产品需依托进口。2001年进口油墨2.47万吨,金额为11.5亿元。从管理情况看,国内主要的油墨制造企业,均引进了国外先进的工艺技术和生产设备,如瑞士布勒公司生产的珠磨机,斜列式3辊轧墨机及过滤设备等生产线,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,推动了油墨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。从今后油墨市场的需求看,平版油墨的市场需求量稳中有升,保持的比例在45150%左右,其中新闻轮转胶印油墨的增长速度会更快些;凸版油墨比例将大幅降落,但其中柔性版油墨比例会大幅上升;凹版油墨总的是处于安稳状态,但其中塑料油墨和水性油墨呈上升趋势;网印油墨呈上升趋势,主要缘由是金属、玻璃和塑料丝网印刷油墨使用量增加;专用和特种防伪油墨总的呈上升趋势,特别是喷印油墨、防伪油墨,uv油墨,荧光油墨等需求量有较大的增加。存在的主要差距是:我国油墨在产量、质量和品种等的整体水平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仍有1定差距,在印刷适性方面(如转印性,抗水性和高速印刷适性等)均有不足,产品的1致性还不理想,不能满足高速度、高质量印刷的需要。有的产品仍需要进口。国内生产油墨用原材料在质量,数量和品种上不能与油墨生产同步发展,有的原材料仍依托进口。另外,特种专用防伪油墨的开发比较缓慢,还不能满足包装印刷、防伪印刷发展的需要,数字印刷所需的电子油墨国内还不能生产。加入WTO以后,国外油墨企业纷纭进入中国市场,在中国境内设生产基地的油墨公司正在增多,我国油墨工业正面临着剧烈的竞争,如美国富林特Flint公司在北京大兴建立油墨厂,主要生产新闻用油墨,并将成为热固油墨的混合中心;日本大日本油墨株式会社(DIC)独资在江苏南通兴建有机颜料和印刷油墨工厂;日本太阳油墨株式会社于2003年在苏州建立年产3000吨的油墨厂,成为该公司继美国、韩国、我国台湾省以后的第4个海外生产基地;日本阪田油墨公司也于2003年在上海建立年产3600吨的油墨厂,产品以凹印油墨为主,该公司已在广州建立了金属油墨工厂。面临新的挑战,国内的油墨工业必须捉住机遇,迎接挑战,加强技术创新,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,为发展我国的油墨工业做出新贡献。